令人意料之外的是,在各榜单中霸榜的哈佛大学,这次并没能拿下第一。“哈耶普斯麻”里,毕业生薪酬最高的实际上是麻省理工学院!
这里的毕业生到职业中期的中位数薪资能够达到15.2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就是年薪百万!
要说明的是,年薪中位数往往比平均数更能反应该群体的挣钱能力。
如果是算平均数,那么只要有个别毕业生薪酬奇高无比,就会拉高数字。中位数则体现的是“中间水平”的人的真实薪酬。
这么一来,“哈耶普斯麻”的排位被重新洗牌,情况可能是这样的:
MIT毕业生的薪酬在私校中,表现得一骑绝尘。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跟它理工科学校的性质有关。
我们发现,在PayScale的排行榜上,STEM专业占比高的学校,几乎都拿下不错的排名。
比如位于加州克莱蒙市的文理学院——哈维穆德学院(Harvey Mudd College),它的毕业生薪酬比MIT更厉害。处于职业中期的毕业生,薪酬中位数达到16.2万美元,而该校STEM专业占比竟然有85%。
另一所非藤校——加州理工学院也是一则典型。该校毕业生薪酬居然碾压哈佛和斯坦福等大藤学子,中位数年薪为15.03万美元。这所学校几乎没有文科,97%都是STEM专业。
麻省理工的STEM专业占比也达到69%,理工学校的优势尽显。
其实,这些理工毕业生们从事的职业,看上去也算平常,都是科技巨头企业常见的岗位。比如“软件工程师”、“数据科学家”、“高级软件工程师”、“高级机械工程师”等。
相比之下,哈佛毕业生们常见的职位却是CEO、“执行董事”、“神经外科医生”等,看上去要更高大上。
但在排名上,哈佛居然落后,这背后原因还是跟人才顶尖水平和岗位需求量有关。
一个简单的道理,一家科技企业的CEO可能只有一位,但“高级软件工程师”却不止一人。何况,在很多专家型企业,首席科学家或技术专家的薪酬,可能比管理岗最高职位还要高。
MIT的确有很多优势专业,这是其他TOP 10大学无法匹敌的,包括其计算机专业、工程专业和数学专业,但这些还不够。
能够获得雇主青睐,还是与整个学校的理念有关。
这所理工类学校没有陷入“学究”气,反倒格外重视应用。学生们在校园里就开始技术创新,并申请专利。在专利申请后,将其投入产业化生产和运作。
比如2011年,该校就有近700项发明创新诞生,领域覆盖社会方方面面:数字墨水、核裂变、PET扫描,还有一次性剃须刀等等。
英国《独立报》曾这么评价MIT:麻省理工学院真正的卖点,是它将学生技术创意的萌芽,成功地转变为企业获益的专业知识。
连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都夸赞道,麻省理工拥有“全美国最好的技术转化体系”。
能把所学内容转化成企业赚钱的法宝,这样优秀的打工人,哪位老板不爱呢?
从本科录取来说,MIT也呈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景象。
根据该校官方消息,包括早申和常规申请阶段在内,今年共有33240位同学提交了申请,相较于去年20075份申请,涨幅高达66%,成为MIT校史上收到申请最多的一年!
但学校并未因此放水,录取率几乎跌至冰点,今年总计录取1340人,录取率仅为4%。如果仅看常规轮阶段,录取率更低,为2%。
年薪百万的确诱人,但这所名校的性价比如何呢?
在 2021-2022 学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平均学杂费为 55,510 美元。加上食宿和其他费用,本科学生每年花费能达到 77,020美元。这与其他昂贵的常春藤盟校不相上下。
不过即使学费高昂,PayScale 仍将 MIT 列为美国私校中投资回报的第二名。
而且该校每年也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这意味着一年下来,学生的教育平均成本差不多在23,442美元。
此外,MIT 对年收入低于 90,000 美元的家庭有特别帮助。约有31%的学生可以享受免学费。这么看来,这所顶尖理工学校,也并非遥不可及。
最后要说明的是,无论薪酬排名如何,统计学本身也存在“样本局限”。
福布斯就曾报道,PayScale 网站的调研使用的是自愿系统,受访者自愿完成在线调查,报告他们的收入数据,真实性也就难以保证。
所以,去了麻省理工学院也未必就能保证年薪百万。没有谁的人生是活在概率统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