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为通俗地来讲,美国大学的课程主要由大课和小课组成。据立思辰留学360介绍:
1.Lecture(大课/主课)是学生最主要、最重要的课程。大一、大二的通识课程以及很多基础的专业课都是以大课形式来上的。Lecture主要由老师讲授,学生人数较多,几百甚至几千人学生在一个教室里听课。综合性大学大课的机会较多,文理学院则相对较少。
2.小课(Session/Recitation)是由TA(Teaching Assistant)带学生复习知识点、讨论问题或者是进行答疑,小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练习大课上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内容。同一大课的学生可能被分到不同的小课。
3.除了前两者外,理科生还需要参加Lab(实验课),由TA带领学生完成。比如CS、统计专业的实验课,同学们会学习一些专业的应用,完成相关编程或统计的作业;在化学或生物实验课上,学生会做研究,提交实验报告。
选课时需要关注的四个时间点
大部分同学到了学校之后马上就要开始选课,但还有一部分学校在开学前就可以选课了,对此,盛博优留学提醒同学在录取后要及时关注学校后续发的邮件,提前选课的话会在邮件里进行详细地说明。选课时需要注意几个重要的时间点:学校发布plan课程的时间,正式register时间,drop课程without W时间,drop课程 with W时间。
1.Plan courses
一般来说,每个学期开始2个月左右,学校会公布下学期的课程,这时同学们就能开始计划、安排之后的课了。在这个阶段,留学党们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规划下学期的课程,综合考虑所选科目的热门程度(是否是intro级别的大课,教授是否有声望,或者是否为专业必备课程);课程的难度;时间安排合理与否;课程有没有先修课要求等多个方面。最终做出最合理的安排。
为了防止热门课程被其他人抢走,同学们可以提前计划好几套备选方案,有时一节课没有位置后,往往会引发连锁反映,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提前留几条后路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2.Register courses
选课当天非常重要,网上选课的小伙伴们一定要选择正常工作的电脑、手机,并找一个网好的地方,避免一切外界干扰。校网在选课时比较容易瘫痪,因此,大家最好提前做好准备,进到系统里并不断刷新页面,查看好还有哪些课程有名额,如果卡点登陆,很有可能心仪的课已经被别人选走了。虽然有些学校会提供几轮选课机会,不过赶早不赶晚,牺牲一点个人时间将课程安排妥当,一块大石头也总算放下了。对于选不上的同学们也不用太担心,因为那些大课可能会有人退课,时常刷新着点页面,看到有空缺立马占上名额,同样是圆满的结局!根据以前学姐学长总结出的经验,一般清晨或者深夜更容易抢到好课哦!
3.Last day to drop course without W
开始上课后,难免发现课程和想象中不太一样,不想耽误时间在期待值不高的课上该怎么办呢?同学们可以选择退课。
大家根据自己学校的academic calendar查找“drop without W”的时间点。通常是在开学1周之后可以把自己的课程drop,然后register其他课程,也可以在学分允许的情况下只drop不register。
4.Last day to drop course with W
如果在drop course without W之后再drop课程,最后拿到成绩单时这门课程依旧会有显示,final grade会显示一个“W”。一般with W的截止日期会在开学1-2个月后。虽然在成绩单中有显示,但并不算学分,不用担心自己的GPA会受到连累,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未来提交成绩单的时候,学校或企业可能会对你有一个做事缺乏毅力的初印象,因此,做决定时还需慎重。
一旦过了 drop courses with W的日期,就再无反悔的机会了,即使学的再烂,还是要参加最后的考试。PS: Waitlist机制,学校为了保证大四的学生可以按时毕业,会让大四的学生优先选择自己的课程,尤其是一些专业课程,然后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选择。
因此对于新生而言,很有可能是选不上自己的课程的,不过美国大学有个Waitlist的设置,如果想选的课程已被选满,可以进到Waitlist里排队。一旦有其他的学生从这门课退课,Waitlist里面的学生就有机会加入到这门课里面。
如果Waitlist的课程一直没人退课,学生其实还是有机会上这门课的。可以在开学前两周去旁听这门课,课后通过邮件或面对面跟教授表达自己想上这门课的意愿,很多时候教授是有权限手动把学生加到自己的课程里的。
1.上课时间
在安排课程时要注意两个时间:两课之间的间隔时间;早课与晚课上下课时间。课程间衔接过于紧密的话,上节课教授耽误一些时间,下节课教授提前开始讲课,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就要立马奔赴另一个课堂,如果两节课的楼离得近还好说,对于需要横跨半个校园的同学们来说,真是一场灾难,不仅自己累的够呛,还会影响下节课的学习质量,得不偿失。所以在选课时还是要参考上课地点、时间,给自己留出充裕的时间进入到课堂。
此外,就是早课晚课的选择问题了。同学们最好不要希望通过心理暗示的方法可以让自己在早上或晚上练就高效的学习状态。为了保持最佳的听课效率,小伙伴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物钟来合理安排课程,什么时间段自己的状态最好,就给自己挑选那个时间的课程,这样能在一个舒服的状态下取得理想的成绩。
2.课程数量
由于美国课程学习难度比较大,留学生们往往都承受着极大的课业压力,这时如何恰当安排每学期的学分数就需要大家动脑筋思考了。建议刚入学的同学们不要一开始就选很多门课程,初到陌生的环境,心态本就需要调整与适应,再强加压力给自己,很容易被压垮。
3.是否有先修课要求
有些课程的学习需要同学们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作铺垫,也就是所谓的先修课要求。一般Inro级别的课程都不需要,像mediate level或者advanced level这种更深层次的课程都会有要求,只有选修了相应的课程才能继续学习。不过有些先修课也是可以协商的,如果具备同样水平的知识(比如参加过AP、IB考试)并且获得了advisor的同意,就可以waive掉先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