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的特色
特色之一:实行住宿学院制。这一特色是耶鲁大学在所有美国大学中独有的。这种制度要求本科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住在耶鲁大学耶鲁学院的“寄宿学院”里。这种寄宿学院,耶鲁学院共有12所,是专门为进入该学院的新生安排的。进入耶鲁大学读书的本科生至少必须在寄宿学院住两年;之后,耶鲁学生在那里的住宿情况实行“去留自便”的政策。校方在每个学院都派住一个与学生一起生活的“院长”和“主管”。院长负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和学术兴趣,主管则负责本寄宿学院的文化与社会生活。此外,每一所寄宿学院还设有自己的图书馆、电脑房、休息室、沙龙屋、游泳池和其他各种健身娱乐活动场所,使得寄宿学院在每一方面都体现出小社区的特色。 由于大家吃住、学习、娱乐在一起,通过相互交往增进了解,建立友谊,既加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又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
特色之二:教育制度相当开明。耶鲁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准备去迎接变幻莫测的未来世界,而不是教育学生学会一两门具体的本领,而是教育他们怎样学习和思考。根据这一教育原则,耶鲁大学在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实际本领以 便日后为社会作贡献的同时,还为学生们提供诸多使他“终身受益”的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课程,以激活学生们的想象力,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思辩力。为此,其教育制度表现得相当开明,主要体现在: 一是没有必修课,课表学生自己定。为了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耶鲁“宏观调控”地规定,学生必须在毕业前修满36门课,其中至少12门要在主修专业之外,而且在语言、人文、社会科学、科学这四类课中,每类必须至少选三门课,学生在毕业前还必须精通一门外语。由于学生在课程选修上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因此他们可以选修不同的课程,探索不同学科的奥秘,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与自己兴趣和能力相符合的专业。
二是耶鲁大学管理的灵活性很强。英才辈出的耶鲁大学的学生可说是“能学会玩”。只要成绩优异,学生可以灵活地自行休假,去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科研工作或去旅游放松。同时,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力求尽善尽美。这不仅体现在学术争鸣上,也体现在学生的业余生活上,如耶鲁每年要公开举行音乐会1000余场,定期邀请著名演员和导演到校园访问、演出和演讲。
演特色之三:重视本科教学。耶鲁大学是一所研究型大学,但它对本科教学工作十分重视,为本科生教育配备了一流的教师。耶鲁有着十分严格的教师聘任和晋升制度,它对人才有两次选择: 第一次是选择初级教研人员,这是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基础。通过一流的标准、严格和公开的过程招聘初级教研人员,他们有着强烈的争取终身教授的动力,工作8—9年后与外来竞争者竞争终身教职岗位。 第二次选择是选择终身教授,实行“非升即走”原则。这是形成稳定的一流的教师队伍的关键。耶鲁挑选终身教授没有多少量化标准,但标准非常高,一般都是在全世界该领域最顶尖者之间竞争产生。由此,耶鲁40—75%的教师出身于美国以外。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种传统做法,耶鲁大学的所有教授不管是年轻的还是资深的,不管是诺贝尔奖得主普利策奖获得者,都有义务为本科生上课。
特色之四:实行教授治校。这一特色对美国高等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当时的美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普林斯顿董事掌权、哈佛校长当家、耶鲁教授做主。”建校初期,经过三代校长的努力,耶鲁逐渐形成了董事会不具体参与校务管理、而由教授会治校的法规。由于教授有职有权,他们对学生的利益特别关心,对学院的名气尤为重视,对教学质量要求也非常严格。300年来,不管耶鲁的管理体制如何演变,但重视和信赖教授的传统代代相传,它反过来又激励着教授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和能力,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提高教授会的威信,也加强了教师的独立性。
特色之五:强调“领导者教育”。耶鲁的使命就是教育学生大有作为,自建校起,耶鲁大学就致力于培养领导人才,这也是耶鲁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所在。它认为,通识教育实际是兴趣、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培养,特别是培养领袖人才的素质———个人品格、业务知识、团队精神、社会责任、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健壮的体魄等。为了培养21世纪的领导人才,耶鲁优先考虑领导学和领导艺术的发展。学校增加课外活动的资金投入,支持各种学生社团和竞赛,特别是演讲和辩论,从中不断挖掘具有领导者潜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