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芝加哥大学有哪些
芝加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简称“芝大”(UChicago),位于美国国际金融中心芝加哥,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常年位列各个大学排行榜世界前十 。这里诞生了“芝加哥经济学派”(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等以人文社科为主的众多芝加哥学派 ,走出了世界超过35%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是世界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最重要的研究教学中心之一 。而从曼哈顿计划开始大批科学家汇集于此,在“原子能之父”费米的领导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台核反应堆(“芝加哥一号堆”,Chicago Pile 1) 、成功开启人类原子能时代 ,并创立了美国第一所国家实验室阿贡国家实验室和之后著名的费米实验室 ,进而奠定了芝大在自然科学界的重要地位。
芝加哥大学1890年由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创办,素以盛产诺贝尔奖得主而闻名。截至2017年,共有97位诺贝尔奖得主在芝大工作或学习过,位列世界第四。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李政道、崔琦均在芝加哥大学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华裔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曾在芝大担任化学教授。另有9位菲尔兹奖得主(世界第七) 、4位图灵奖得主(世界第九) 以及22位普利策奖得主 在芝大工作或学习过。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曾长期在芝大法学院任教(1992-2004年)。
立思辰留学360老师介绍,2017-18年度,芝加哥大学位列US News美国大学本科第3 ,在QS世界大学排名 及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均位列世界第9 ,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位列世界第10、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位列世界第14 。
芝加哥大学强势专业
经济学专业排名—全美第1
金融会计专业排名—全美第2
商科综合排名—全美第4
社会学专业排名—全美前3
生物医学专业排名—全美前10
芝加哥大学校园生活
住宿
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住宿生活与在家的生活几乎一样。学校内嵌居住社区,11所宿舍楼包括了38所公寓,每间公寓大约有70名学生,学生可以在这里一起用餐,交流和娱乐。四年之内,学生都可以选择在校居住。 美国芝加哥大学要求新生的第一学年都要在学校的House System中居住。而转学过来的学生则没有硬性要求。寝室的分配基于学生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兴趣爱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拓宽自己的视野。而在公寓的选择上,每个公寓的学生都会告诉你他们公寓的优势在哪里,从建筑风格,地理位置,到文化和传统。在这些因素中,你需要考虑是独处还是与舍友一起生活,是否需要舍友和你有着接近的生活规律,是喜欢爱干净的室友或是专注于学习和学生工作的室友,这些都可以由你选择。学生也可以选择异性舍友,但是美国芝加哥大学不鼓励新生这么做。 学生注册并交款后,根据时间顺序被排入寝室分配队列,遵循先到先得原则分配寝室。大多数学生会对自己的寝室感到满意。如果希望调整寝室,可以在秋季的寝室调整期向住宿主管报告。
餐饮
美国芝加哥大学提供灵活的餐饮方案,在每间公寓内都有餐厅供学生使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Maroon Dollars刷卡加餐或者在校内的零售店买一些小吃等等。餐厅每天都会有不同的菜供学生选择。在餐厅开放的时间内,可以自由地用餐而不受时间限制。美国芝加哥大学餐厅内也有专门的区域让一个小圈子内的人享受相对私密一点的空间。P.S.周六晚上餐厅不提供饭菜,学生们通常利用这个机会组织聚餐或者与亲朋好友共进晚餐。
校园活动
美国芝加哥大学有超过400个不同的学生组织,为学生们在兴趣爱好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活动环境和发展空间。音乐社团包括由学生自己组成的管弦乐队、爵士乐队、合唱团和唱诗班等。创建于1932年的DOC Films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电影社团,也是全美历史最悠久的电影社团。美国芝加哥大学内的The University’s Midway Studios展示了学生制作的雕刻品、绘画作品、摄影作品、版画作品等;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两个剧场每年上演约35场戏剧,学生可以自编、自导、自演。美国芝加哥大学内部还有一个由学生来管理的出版社,学生可在此发表他们的新闻、小说、诗歌、自编笑话等,尽管稿费不高。在大学里,学生们最好的、也是最常用的度过课余时间的方法就是参加学生社团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个人能力的提高,更增加了不同学院及专业或是不同国籍的学生之间的了解,同时也使得学校与周边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此外,在希腊式社团生活方面,美国芝加哥大学本科生14个“兄弟会”和7个“姐妹会”以及一个招收男女学生社团“Alpha Phi Omega”。
其他
美国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是美国的一所私立、男女同校、无宗教派别的综合性大学,1891年由约翰·洛克菲勒创办,1892年10月1日正式开课。美国芝加哥大学是美国最富盛名的私立大学之一,美国芝加哥大学排名为全美大学排名榜中学术声誉排名第4。美国芝加哥大学有81位校友曾获诺贝尔奖(2007年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大学),其中包括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杨振宁、崔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