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这个词汇在国内国际都享受着极高的曝光率。它体现了重大国家意志的词汇,也给2015年留学带来新鲜血液。
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带一路”建设中,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而与之相随的,是对数量庞大的既掌握语言文化、商贸金融、交通物流、能源等专业知识技能,又熟悉沿线国家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国际化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
其实,“一带一路”沿线的一些非英语国家已经开始行动,采取学费减免、奖学金、学分认证、英文授课以及实习就业机会等优惠措施,加大对中国留学生的吸引力度。
这些,都意味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逐渐受到中国学生及家长的重视。
2、留学考试诚信
2015年7月,内地多地连续六场次的雅思成绩大面积延迟发布,并有350名左右的中国考生成绩被取消。
2015年10月,美国中学入学考试(SSAT,又称“小赛达”)官方发布声明表示,取消2015年9月19日中国地区的所有“小赛达”考试成绩。
近年来,中国考生留学考试成绩被取消,并非一次两次,准备出国留学的中国考生,除了吐槽,似乎无可奈何。
官方的解释多是:“质疑本次考试成绩的有效性”。
对于有效性,有多种版本的解读——高分太多、“过渡押题”、答案模式化、偷题泄题、作弊等。
无论是何种答案,一个共同的结论是,“中国式备考”遭遇“诚信危机”,抑或说中国考生正面临世界性诚信难题。
比起死记硬背或投机取巧,把心思放在扎扎实实提升英语水平上才是真理。更何况,以美国考试服务中心为代表的一批国际性考试机构,已经在系统性地开发新的技术来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3、海归创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堪称史上海归创业最“火”的一年。海归学子选择回国发展,并努力在创新创业上一展拳脚。“父母在,不远游”,回国创业,亦是海归们选择离家人更近的一种方式。
《2015年中国海归就业与创业报告》表明,3年内开始盈利的企业达37%,3至5年开始盈利的占14%,5至10年开始盈利的企业为5%,比例相对较小。此外,44%的创业企业尚未开始盈利。
客观形势不难察觉,创业易,守业不易。而且,盲目创业的海归大有人在。如:“过分集中于互联网,为了创业而创业。”事实上,海归创业有其独特优势,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而且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似乎更呼唤的是创业和创新精神,哪怕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
美国前国务卿、斯坦福大学教授赖斯表示,并不是每个创业点子都是好点子,也并非都能够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其产品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购买。
4、留学生欺凌
2015年6月,一则关于中国留学生欺凌同胞并震惊全美的消息在网络上刷屏。
美国媒体报道,该案性质之恶劣,手段之残忍,涉案人数之多,所犯罪行性质之严重,在美国刑事案件中实属罕见。其中,涉案学生无论原告,还是被告,全部来自中国,且大多为未成年人。被告中的一位家长因涉嫌贿赂证人被抓捕。
近年来,中国留学生在国外陷入犯罪行为的案例屡见不鲜,故而以上只是冰山一角。
家长的心情能够理解。送孩子去海外学习,固然能够让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亦能为其搭建一个更为宽阔的舞台。对国外是否足够了解,对孩子是否足够了解,就值得商榷了。毕竟,留学是家长做出的决定,而真正留学的主体,却是孩子。
中国留学生欺凌同胞一案,折射出法治文化的不同,让心智不成熟的留学生在国外“水土不服”。其父母,在法庭外又试图花钱“摆平”,藐视国外司法。
5、签证新政
继美国之后,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等相继于2015年对中国开放了10年签证。
对于中国学子而言,2015年最大的福音,当属多个热门留学目的地国家放宽了签证,或关乎申请,或涉及就业。10年签证的放开,意味着家长和孩子能够在留学期间,不必再为签证问题而四处奔波。
中国学子的头号留学目的地国家——美国,将科学、技术、工程以及数学专业的学生实习(OPT)延长期增至24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