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高等教育十分发达,这与其有很多全球知名的大学教授有很大的关系,更与美国大学的教授晋升制度密不可分。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职称制度让美国大学能盛产众多世界著名的教授?美国大学的教授职称晋升制度总体是怎样的?其通常的流程都有哪些?晋升的主要依据又都是什么?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有益的启发呢?
教授级别:分三级 五年升一级
美国高校教师分为正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三级。担任助理教授约5年,可晋升为副教授;担任副教授再5年,方可晋升为正教授。年轻人想进入大学的教授系列,首先要有博士学位,其次要做过若干年博士后研究,这样才有望被聘为助理教授。
教授制度:采用终身教授制
在美国许多大学,副教授和正教授都属于终身教授。所谓终身教授制,即一经聘任,只要不违反法律和职业操守,聘期就自动延续到退休(退休没有强制的年龄限制,且完全自愿),不受学校各种阶段性教学、科研工作量的考核,没有被解聘的压力,还享受学校颁发的终身教授津贴。这是美国确保学术自由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
教授聘任:采用非升即走制
美国的大学聘任教授主要以年限与学术成果的质量作为考评标准,一般要求任教者每5年上一个台阶,如果到时间仍然不能评上更高级的职称,任教者就会被解聘。这是一种很残酷的制度——俗称“非升即走”(学校一般给一年的缓冲时间重新找工作)。
教授晋升:以学术成果为准
美国大学的教授晋升制度核心是不看资历看能力,不看文凭看水平。那么,如何评判能力与水平呢?硬指标当然是看发表的论文和著作——但大都没有数量的限制和字数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人际关系的作用总体上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没有真实的硬功夫,即便再怎么搞关系也没有用。
哈佛大学:没有终身制副教授
与许多美国大学不同的是,哈佛并没有终身制的副教授。
在哈佛,从助理教授升到副教授首先要经过六关:系教师评价、系主任评价、院教授评价、院长评价、教务长评价、校长评价;其次还要通过校内外的同行评议。
哈佛评选正教授的程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内部晋升——从副教授晋升为正教授,另一种是从外校直接招聘正教授。这两种情况的共性是,都无须自己申请或申报,但都需要校内外学者专家的严格评议。
虽然美国大学的教授职称评审确实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绝对客观,但由多人和多方因素决定的职称晋升制度,及一整套完善的职称评审申诉与维权制度,整体上确保了优秀学术人才无须论资排辈就能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