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美奖在每年9月份颁发,所有参选作品必须在上一年度的6月1日到本年度5月31日之间在无线和有线电视上播出,而且必须让全美范围内至少51%的观众收看到,黄金时段是指每日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2点。所有会员都可以进行提名,即使某节目的制作人员本身也是学院成员,也能提名自己参与的节 目。所有正式参赛节目必须向学院缴纳一定的费用,个人参赛者需要交纳125美元,而组织参赛则要缴纳450美元。初期提名的截止日期到了之后,委员会将制作一份关于所有参选节目的问卷发给各个会员。每个功能组别的会员针对自己的组别进行投票,所有会员都能对节目组别进行投票。会员将回答好的问卷寄给独立的会计师事务所——恩斯特和杨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统计。每个组别的前5位成为最终提名节目。本着宁缺毋滥的精神,部分奖项的最终提名有时会少于5名。确定了最终提名名单之后,委员会召集会员中的志愿者组成评委团(无报酬)对参选节目进行审查并确定各个组别中的最佳节目,同样的,所有评委都能对节目组别进行评选。这些志愿者通常都是本组别中公认的专家和权威。在1960年之前,所有评委聚集洛杉矶,花两天时间统一观看全部最终提名节目。
1960年,罗德·瑟林担任学院主席期间希望评委们都能认真观看所有最终提名节目,而不是简单地把票投给自己喜爱的节目。为此,学院将大评委团拆散为各个组别评审小组。2000年,学院再次改革了评审规则,允许评委在家中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观看最终提名节目。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像电视评论专家、年老退休的演员、导演、技术专家等都能够成为志愿者评委,原先的耗时费力的集中看片规则制约了他们成为评委的愿望有评论认为,这些评委中以年老的居多,评审趣味偏 向老化,会让大量新锐节目无法获得认可。但是学院认为,更加宽松的评审流程能够确保更多评委真正观看并鉴赏所有最终提名节目。很明显,在学院心目中,为捍卫艾美奖的光辉,确保评审过程的权威真实是第一位的。“Emmy”是“immy”这个词的女性化名字。而“immy”原来是指“image orthicon tubes”(图像正析摄像管)。
评选准则
美国当地时间2008年9月21日晚艾美奖作出了一个大胆创举,把历来被美国四大电视网所垄断的无限风光,第一次给了小型有线电视台——由美国AMC有线电视网原创的《广告狂人》(MadMan)在本届艾美奖上获得16项提名,最终赢得艾美奖含金量最高的“最佳剧集奖”及“最佳编剧奖”。中国观众或许会为大奖的颁出怅然若失。《丑女贝蒂》、《绝望主妇》、《迷失》、《英雄》等等热播的美剧,居然全军覆没在一些鲜为人知的剧目下。看看《广告狂人》的收视量,不过200万,不及一部《绝望主妇》的零头。但这恰是艾美奖“老而弥坚”的个性所在——“只看质量,不看收视率”,是她坚守60年毫不动摇的坚定立场。
要理解艾美奖的品味,得先认识一下《广告狂人》。这部电视剧,没有峰回路转的故事情节,对白也显得琐碎而日常。它所呈现的,不过是一个上世纪60年代的纽约广告精英的生活状态。所以你也很容易想象,当年《广告狂人》的编剧马修·维纳(MatthewWeiner)拿着剧本找到HBO时,为何遭到婉拒。实际上,仅凭马修·维纳的个人资历,HBO也该坚信这位金牌编剧能够创造新奇迹。在HBO历史上最出色、堪称美国电视剧历史上最高成就的《黑道家族》,主力编剧之中就有马修的名字。该剧为马修赢得了人生第一座艾美奖,也让HBO成为艾美奖近十年的大赢家。遗憾的是,HBO一时恍惚。幸运的是,这一恍惚终结了美国四大电视网的垄断,开启了美国有线电视网的新里程。AMC在接到马修剧本时,受宠若惊,当即拍板首集投资300万美元。在美剧制作费日益高昂的今天,如《急诊室的故事》等电视剧都是动辄上千万美元的单集成本。所以,300万美元投在《广告狂人》身上,不过是最低成本。
没有明星大腕、没有超炫技术的《广告狂人》2007年在AMC一播,便惊世骇俗地创下AMC最高的收视率纪录。200多万观众,这的确不算多,但绝对是小型有线电视台的收视率极限。毕竟,AMC从来不卖广告,而是靠奋力贩卖一个个节目取得收视群。它的观众群,总是那些肯为优质节目买单的美国中产阶级。在中产阶级的追捧下,《广告狂人》的气焰一路飙升。先是击败众多强敌荣登《时代》杂志2007年新剧排行榜之首,而后又在2008年年初的金球奖电视评选中展露峥嵘,荣获剧情类最佳系列剧和最佳男主角两个重磅奖项。评论家们纷纷指向《广告狂人》,评价自然是有好有坏,但每个人都承认:该剧营造了一个复杂、动荡和富有冒险精神的纽约生活。它仿佛是一台时光机器,以让人惊叹的精准细节再现了60年代美国人的生活方式、风俗及观念。它的描述对象是广告界,受众却是所有人。只要你对那个年代感兴趣,就会饶有兴致地品味《广告狂人》中那些颓废的、摩登的、物欲横流的、充满复杂气质的纽约人。在《广告狂人》里,人们可以来一次彻底的怀旧,再度品味种族歧视、女权运动、性解放等时代关键词。同整部剧的复古风格一样,该剧采用胶片拍摄,从置景、服饰发型到各种小道具,都尽量还原上世纪60年代的严谨细节。《新闻周刊》认为该剧“完全可以关掉声音来欣赏剧中人物的华服”;《纽约客》赞叹该剧“每一面都华美,每一刻都机智,每一集都引人入胜”;《洛杉矶时报》索性做起了免费广告:“如果还可以活得快乐,看《广告狂人》是你唯一的选择。”,当谢顶的马修一身黑衣再度站上艾美奖舞台,捧起最佳编剧奖时,相信他与AMC的心情都是五味杂陈。马修的计划是连拍五季,反映主人公在1960年至1969年的整个生活变迁。可以想象,艾美奖的风光之后,《广告狂人》将更加疯狂地持续着“小电视台的收视神话”。
评选机构
电视艺术科学学院:美国国内的黄金时间节目奖项(不包括体育节目)
国家电视艺术科学学院:日间节目、体育节目、新闻、纪录片奖项
国际电视艺术科学学院:美国国外制作的节目
最有名的是黄金时间节目和日间节目奖项。
奖项类型
节目
最佳喜剧类电视系列剧
最佳剧情类电视系列剧
最佳连续短剧(迷你短剧)
最佳电视电影
最佳综艺/音乐/喜剧节目
最佳真人/竞技节目
演员
男主角
喜剧类最佳男主角
剧情类最佳男主角
连续短剧/电视电影最佳男主角
女主角
喜剧类最佳女主角
剧情类最佳女主角
连续短剧/电视电影最佳女主角
男配角
喜剧类最佳男配角
剧情类最佳男配角
连续短剧/电视电影最佳男配角
女配角
喜剧类最佳女配角
剧情类最佳女配角
连续短剧/电视电影最佳女配角
综艺/音乐节目最佳个人表演
创意艺术奖
最佳动画
最佳动画节目(长度一小时以下)
最佳动画节目(长度一小时兼以上)
最佳艺术指导
多摄像机剧集艺术指导
单摄像机剧集艺术指导
连续短剧/电视电影/特别节目艺术指导
综艺/音乐节目艺术指导
最佳选角
喜剧类剧集选角
剧情类剧集选角
连续短剧/电视电影/特别节目选角
最佳编舞
最佳摄影
多摄像机剧集摄影
单摄像机剧集摄影
连续短剧/电视电影摄影
写实节目摄影
最佳广告
最佳服装
连续剧最佳服装
连续短剧/电视电影/特别节目最佳服装
最佳写实节目导演
最佳图像剪辑
剧情类剧集单摄像机图像剪辑
喜剧类剧集单摄像机图像剪辑
连续短剧/电视电影/特别节目单摄像机图像剪辑
电视剧集多摄像机图像剪辑
连续短剧/电视电影/特别节目多摄像机图像剪辑
写实节目图像剪辑
最佳发型
连续剧发型
连续短剧/电视电影/特别节目发型
最佳灯光指导
最佳标题设计
最佳化妆
连续剧化妆(非整形/假肢)
连续短剧/电视电影/特别节目化妆(非整形/假肢)
连续短剧/电视电影/特别节目化妆(整形/假肢)
最佳音乐
连续剧编曲
连续短剧/电视电影/特别节目编曲
音乐指导
最佳歌曲与歌词
最佳主题曲
客串演员
喜剧类剧集最佳男客串演员
剧情类剧集最佳男客串演员
喜剧类剧集最佳女客串演员
剧情类剧集最佳女客串演员
最佳特别节目
最佳儿童节目
最佳写实类
最佳写实类特别节目
最佳写实类连续剧
真人节目
最佳真人节目
最佳真人-竞赛节目
最佳音效剪辑
连续剧音效剪辑
连续短剧/电视电影/特别节目音效剪辑
写实节目音效剪辑
最佳混音
连续剧单摄像机混音
连续短剧/电视电影单摄像机混音
连续剧/特别节目多摄像机混音
综艺/音乐/特别节目混音
写实节目混音
最佳视觉效果
连续剧特殊视觉效果
连续短剧/电视电影/特别节目特殊视觉效果
最佳特技协调
最佳技术指导
连续剧技术指导、摄影、视频
连续短剧/电视电影/特别节目技术指导、摄影、视频
最佳综艺/音乐/喜剧特别节目
最佳写实节目编剧
其他
导演类
最佳喜剧类导演
最佳剧情类导演
最佳综艺/音乐/喜剧节目导演
最佳连续短剧/电视电影/剧情类特别节目导演
编剧类
最佳喜剧类编剧
最佳剧情类编剧
最佳综艺/音乐/喜剧节目编剧
最佳连续短剧/电视电影/剧情类特别节目编剧
鲍勃·霍普人道主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