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教育部突然向全国各高等院校发送一封措辞严厉的警告信,直指部分大学以“标化可选”为名,变相调整种族录取比例,此举涉嫌违反联邦民权法,可能导致学校失去联邦拨款。
在信中,美国教育部警告美国高校,如果他们继续在涉及校园和学生的政策中考虑种族因素,则可能会失去联邦拨款。教育部表示会开始评估各大高校的合规性,最迟将在信函发布后的14天内开始,并补充说,未遵守命令的学校可能面临调查。
尽管这封警告信尚未明确具体实施细则,但其释放的信号已足够清晰:全美2100多所仍采用标化可选或免标化政策的大学,或将被迫重新审视招生规则。
对擅长标化考试的中国学生而言,这场政策风暴究竟是危机还是转机?美国高校对标化成绩是否会更加收紧?中国学生的申请策略是否需要调整?
政策剧变:标化考试为何成为必争之地?
美国教育部的警告信,实质揭开了“标化可选”时代的暗箱操作:
达特茅斯内部报告显示,标化成绩前10%的亚裔学生,在“标化可选”政策下录取率骤降27%。
哈佛大学表示,在实施标化可选后,亚裔录取率暴跌30%,而非裔学生录取率暴涨150%。
这组数据背后,藏着美本申请赛道最残酷的生存法则。
而特朗普政府的强硬表态,如同一颗深水炸弹,彻底搅动美本申请池——标化成绩的权重正以不可逆转之势强势回归。
可以预计到,在美国教育部“违法”和“削减经费”的双重威胁下,必然会有更多美国大学火速倒向“恢复标化要求”的阵营。
不过,究竟是标化可选更公平?还是标化必选更公平?这一命题的争议还是很大的。
也有人表示,当“公平”成为政治博弈的筹码,标化成绩是否会从“加分项”转变为“保命符”?
这都是有待商榷的。
藤校倒戈:标化已成顶尖院校“隐形门槛”
目前,除了哥伦比亚大学是永久可选,普林斯顿大学暂未更新26Fall招生政策,其他6所藤校包括宾夕法尼亚大学、达特茅斯学院等已明确恢复标化要求。
MIT、斯坦福等院校更将SAT/ACT列为必选项。
卡耐基梅隆大学分学院定制政策:计算机科学等硬核专业强制提交标化,人文社科则弹性要求。
2026Fall必须提交标化的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
·哈佛大学
·斯坦福大学
·加州理工学院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
·康奈尔大学
·布朗大学
·达特茅斯学院
·卡耐基梅隆大学
·乔治城大学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佛罗里达大学
·迈阿密大学
·佐治亚理工学院
·佐治亚大学
·耶鲁大学
·北卡罗来纳教堂山分校
·俄亥俄州立大学
隐藏规则曝光:
·耶鲁大学(未提交SAT/ACT成绩的申请者须提交AP/IB成绩,不接受预估分),未提交标化的申请者需用“3倍课外活动经历”弥补学术可信度
·北卡罗来纳教堂山分校(与GPA高低挂钩)
战略窗口期:为何说现在是中国学生最佳突围时刻?
据统计,25Fall申请季有2100多所大学采用标化可选或免标化录取政策。迫于此次教育部“违法”和“资金断供”的压力,今年预计会有大量大学陆续恢复标化需求。
而受大家关注的UC系,虽然加州大学系统目前仍坚持“不考虑标化成绩”的立场,但在政策环境和政府压力的影响下,未来能否继续维持这一坚定立场尚存疑。
这件事对于亚裔学生可能是一场福音。毕竟在考试这方面,中国学生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全球领先的优势。
CB之前公布的2024年度SAT全球考生成绩报告显示:
·亚裔考生的平均分:1228分
·全球考生数学科目平均分:528分
·亚裔考生数学科目平均分:629分
·中国学生数学平均分:780分
理想状态下,如果标化必选,从成绩考核的角度来说,中国学生的录取率可能会有所上升。
因此,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最稳妥的策略:尽早准备SAT/ACT考试,为申请增加筹码。
随着越来越多的顶尖高校恢复标化要求,未来申请美国Top30大学,SAT基操分为1550+。
3月份SAT考试已经结束,不过3月22日可能会有一次补考机会,如果有需要又有精力的同学可以关注和考虑冲刺一下。
提醒:距离下一次大考也仅有2个月时间,注意把握时机,尽早出分!
如果标化成绩不太好,可以选择不提交,但是必须通过其他方面的优势来弥补,比如活动背景、文书材料、面试、科研竞赛活动经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