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五大80后留美族半梦半醒爱恨交织

毕业了!在美发展的80后多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美国《世界日报》档案照)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Time and time again you ask me 问我到底爱不爱你?Time and time again I ask myself 问自己是否离的开你?Time and time again you ask me 问我到底恨不恨你?Time and time again I ask myself 问自己你到底好在哪里?好在哪里?”

  这是1993年中国第一部移民题材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片头的主题曲《千万次的问》,反映了上世纪1990年前后中国掀起的出国(新浪留学微博)潮,演绎了那一批移民和留学生的美国淘金梦—办绿卡、买房子、买车子、赚钱培养孩子,在餐馆和衣厂之间沉浮打工,透露着对美国无奈的爱与恨。

  然而十年过去,进入20世纪,美国却陷入失落的十年,中国则进入崛起和快速发展的十年,但有趣的是,在过去十年中,到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却快速增长,并在2010年跃为目前在美国际留学生中最庞大的一个群体,而他们许多人都出生在80和90年代后。

  本文将以单身族、已婚族、科研族、创业族和镀金族五类带读者走进80后留学生的生活,了解这一代人是否还怀有美国梦,他们对美国生活的理解,以及他们的奋斗故事。

  单身族

  熊先生是2006年赴美读书的80后,在中国读大学三年级时他就确定了未来出国的方向。来到美国后他勤奋读书,相继取得了会计和工商管理硕士,毕业后也很快找到了工作,从事审计工作。接着就在所在城市最好的区域拥有了自己的房子,然而回首这一切,他“突然觉得一切太快了”。

  熊先生笑说,刚来美国时,他并没有想太多所谓的美国梦,就希望自己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是随着就业后生活快速的推进,一方面生活逐渐变得安逸,一方面随着中国逐渐变强大,他却有些彷徨,“是留守美国还是回去发展呢?”他坦言既舍不得美国,也因无法分享祖国与时俱进的那种荣誉感而觉得脱节,而作为独生子女一代,最割舍不下的还是“亲情和友情”。

  和熊先生相似的张小姐是一名会计师,2005年出来的她想要“拓宽视野,体验在不同国家的生活”,她坦言传统定义上的美国梦和身份并不是她所追求的,她当初更在乎是求学的目的;进入职场以后,她觉得在专业上进步的空间较小,虽然曾经有过念经济学博士的念头,但她也坦言,“转行会有一定风险,而且之前的热情已被慢慢消耗,缺乏动力”,对于现在的状态,她觉得没有什么不好,已学会享受,她觉得美国给她的最大财富,就是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我方非相关内容的原创作者,也不对相关内容享有任何权利 ;部分文章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我方重申:所有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知识产权归该权利人所有,但因技术能力有限无法查得知识产权来源而无法直接与版权人联系授权事宜,若转载内容可能存在引用不当或版权争议因素,请相关权利方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方迅速删除相关图文内容,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因文章中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未尽事宜请搜索"立思辰留学"关注微信公众号,留言即可。
[解析五大80后留美族半梦半醒爱恨交织] 文章生成时间为:2012-06-23 08:46:12

立思辰留学专家答疑 - 让专家主动与你联系!

为了节省您的查找时间,请将您要找的信息填写在表格里,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并提交,我们的顾问会主动与您联系。

意向地区: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验证码:
联系QQ:
咨询问题:

微信小程序

  • 留学资讯

    留学资讯

  • 大学排名

    大学排名

  • 留学费用

    留学费用

  • GPA查询

    GPA查询

  • 汇率对比

    汇率对比

  • 地图选校

    地图选校

更多

推荐院校